目的 评价微信平台健康管理模式联合小剂量阿托伐他汀对代谢综合征肥胖患者血脂血糖、生活质量、负面情绪的影响。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2年6月至2023年6月在绍兴市上虞人民医院就诊的代谢综合征肥胖患者资料,根据患者院外健康管理方式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对照组接受阿托伐他汀联合常规健康管理治疗,试验组接受阿托伐他汀联合基于微信平台健康管理模式治疗。分别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和干预后3 个月、6个月的血糖、血脂相关指标;干预前和干预后6个月的负面情绪、生活质量及自我管理能力。
结果 研究共纳入160例患者,对照组85例,试验组75例。干预后,两组患者3个月、6个月的空腹血糖(FBG)、餐后2小时血糖(2hPBG)、糖化血红蛋白(HbA1c)、低密度脂蛋白(LDL-C)、甘油三酯(TG)与总胆固醇(TC)均较干预前显著降低,且试验组低于对照组(P<0.05);而高密度脂蛋白(HDL-C)较干预前显著升高,且试验组高于对照组(P<0.05)。与干预前相比,两组患者6个月后的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低于干预前,各项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干预前,且试验组自我管理能力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
结论 微信平台健康管理模式联合小剂量阿托伐他汀治疗可有效改善代谢综合征肥胖患者的血脂、血糖、负面情绪、自我管理能力和生活质量,值得在临床推广。
肥胖是机体能量平衡被破坏的结果,能量平衡破坏会导致体重增加和代谢紊乱,从而引起组织应激和功能障碍,在临床上通常表现为代谢综合征[1]。代谢综合征肥胖常伴有胆固醇升高、血糖升高、胰岛素抵抗,还会增加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的发生风险[2]。其中血脂异常是代谢综合征肥胖的重要临床特征,其发生原因是胰岛素抵抗造成大量脂肪细胞聚积,释放过多的游离脂肪酸,并且血脂异常与代谢综合征的发生互为因果,需高度重视[3]。阿托伐他汀是目前临床上常用的降脂药物,其可改善患者血脂异常,减少低密度脂蛋白(low-density lipoprotein,LDL-C)的产生[4]。但在真实世界中,代谢综合征肥胖患者血脂、血糖、生活质量等情况的改善不仅仅和药物治疗有关,还与运动、饮食等生活习惯密切相关[5]。尽管目前慢病管理已越来越受到重视,我国也已建立以社区卫生中心/乡镇卫生院的基层慢病管理体系,但仍存在管理环节和服务环节衔接不紧密,慢病管理流于形式,对慢病患者的实际约束有限等问题[6]。近年来基于网络技术的“互联网+”健康管理模式已逐渐成熟,而随着我国使用微信的人群数量庞大,利用微信平台进行健康管理,有助于提高医护人员与患者之间的互动交流,方便慢病管理人员进行健康宣教,从而帮助临床更好地进行慢性病管理[7]。既往有研究发现基于微信平台的延续性护理能够有效改善2型糖尿病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及生活质量[8]。然而目前国内仍缺乏基于微信平台健康管理模式联合小剂量阿托伐他汀在代谢综合征肥胖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本研究以绍兴市上虞人民医院160例代谢综合征肥胖患者为研究对象,旨在为改善代谢综合征肥胖患者的血糖、血脂相关指标及生活质量等方面提供更多临床证据,并为未来的临床实践提供有益的经验。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回顾性分析2022年6月至2023年6月在绍兴市上虞人民医院就诊的代谢综合征肥胖患者资料,根据患者院外健康管理方式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对照组接受阿托伐他汀联合常规健康管理治疗,试验组接受阿托伐他汀联合基于微信平台健康管理模式治疗。纳入标准:①确诊为代谢综合征肥胖的18岁及以上患者[9];②干预前后病历文件保存完整;③精神状态正常,可正常言语交流,完成研究内容。排除标准:①存在严重心血管疾病;②合并恶性肿瘤或严重肝肾功能障碍等疾病;③存在严重感染性疾病、免疫功能障碍。本研究已获得患者知情同意,经绍兴市上虞人民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批件号:虞医伦审研第SRY-20230901-0005)。
1.2 方法
两组患者出院后均长期接受小剂量阿托伐他汀(辉瑞制药有限公司,规格:20 mg,批号:8154879)20 mg/d口服治疗。试验组在此基础上执行微信平台健康管理模式。
1.2.1 对照组
对照组在小剂量阿托伐他汀治疗基础上采用传统健康管理的模式。代谢病管理中心医师每季度电话随访1次,了解患者的血脂、血压、血糖、体重等情况,根据患者健康状况进行指导,记录至健康档案。
1.2.2 试验组
试验组在小剂量阿托伐他汀治疗基础上采用基于微信平台的健康管理模式,具体方法如下:①组建健康管理小组,由科内专业医务人员[包括护士长(组长)、主治医师、副主任医师各1名,5名工作经验丰富的护士]将患者和代谢病管理中心医师加入APP,建立微信群。代谢病管理中心医师每周发布健康知识,每天晚上17:30 定时集中解答群内成员提出的健康问题。同时,指导患者在出院前添加微信以及微信公众号,注册账号填写个人信息,建立患者的电子档案,随后将数据传输至后台。②每周在代谢病管理中心微信公众号推送科普文章,内容形式包含文字、图片和视频,内容包括患者的用药、饮食、运动指导及血脂、血糖等相关指标监测要点。③定期随访评估,每季度通过微信或电话随访1次,了解纳入人群的血压、血糖、血脂、体重、戒烟情况,及时解决患者居家治疗过程中的问题,根据患者健康状况进行饮食和运动处方指导,并记录至健康档案。
1.3 观察指标
干预前数据为患者初诊期间获得,所有患者在初诊后开始进行干预,干预后的随访数据资料均在门诊获取,干预时间为6个月。所有患者在进行血糖、血脂检测前均至少隔夜禁食8~12 h后于清晨由经统一培训的采血护士采集静脉血标本5 mL,测量完成后,患者进食早餐,记录每位患者进食第1口饭的时间。
1.3.1 血脂相关指标
使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德国罗氏,型号:Cobasc701)对两组患者干预前和干预后3个月、6个月的血脂水平,包括LDL-C、高密度脂蛋白(high 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HDL-C)、甘油三酯(triglyceride,TG)与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TC)进行检测和比较。
1.3.2 血糖相关指标
使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对两组患者干预前和干预后3个月、6个月的血糖相关指标进行监测和比较,包括空腹血糖(fasting blood glucose,FBG)、餐后2 h血糖(2 hour postprandial plasma glucose,2hPBG)以及使用全自动糖化血红蛋白分析仪(日本东曹,型号:G11)监测糖化血红蛋白(glycosylated hemoglobin,HbA1c)。
1.3.3 负面情绪评分
干预前和干预后6个月后,采用Zung氏焦虑抑郁自评量表[10] [由焦虑量表(Self-Rating Anxiety Scale,SAS)和抑郁量表(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SDS)组成]评估患者的焦虑和抑郁情绪。SAS和SDS总分均为100分,得分越高表明不良情绪越严重。
1.3.4 自我管理能力
干预6个月后,使用自行设计的问卷调查表(调查表的效度和信度均在0.8以上)对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进行评估。调查表包括用药、饮食、运动及血糖血脂监测4个维度,每个维度共10个问题,每个问题10分,满分均为100分。自我管理总分 =(用药评分+饮食评分+运动评分+血糖血脂监测评分)/4,分数越高表示自我管理能力越高。
1.3.5 生活质量
采用中文版健康调查量表(SF-36)[11]评估两组患者干预前及干预后6个月的生活质量。SF-36共包括36个条目,可分为生理职能、躯体疼痛、社会功能、精神健康、健康变化5个维度,每个维度总分100分。生活质量总分为5个维度得分的平均值。
1.4 统计学分析
本研究采用SPSS 23.0软件行数据处理及统计学分析,使用GraphPad Prism 8.0进行图形绘制。计量资料以表示,组间比较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同组干预前后行配对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以n(%)表示,行卡方检验;多个时间点重复测量数据(TC、TG、HDL-C、LDL-C、FBG、2hPBG和HbA1c)采用重复测量方差分析,以P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一般情况
研究共纳了160例代谢综合征肥胖患者,对照组85例,试验组75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血糖、血脂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见表1。
2.2 血脂情况比较
干预前两组患者的TC、TG、HDL-C、LDL-C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3个月、6个月两组患者的TC、TG、LDL-C均较干预前明显降低,而HDL-C明显升高(P<0.05);且试验组患者的TC、TG、LDL-C显著低于对照组,HDL-C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具体见图1。
2.3 血糖相关指标比较
干预前两组患者FBG、2hPBG和HbA1c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3个月、6个月两组患者FBG、2hPBG和HbA1c均较干预前明显降低(P<0.05);且试验组患者FBG、2hPBG和HbA1c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具体见图2。
2.4 负面情绪比较
两组患者干预前的SAS、SD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6个月后两组患者SAS、SDS评分均较干预前显著降低,且试验组患者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具体见图3。
2.5 自我管理能力比较
干预6个月后,试验组患者的用药、饮食、运动、血糖血脂监测评分和自我管理总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具体见表2。
2.6 生活质量比较
干预前,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生理职能、躯体疼痛、社会功能、精神健康、健康变化、生活质量总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6个月后,试验组患者生理职能、躯体疼痛、社会功能、精神健康、健康变化、生活质量总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具体见表3。
3 讨论
代谢综合征是由一系列代谢异常而导致的疾病,与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风险增加相关 [12]。代谢综合征肥胖患者发生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的主要诱因是高血压和脂蛋白代谢变化,其特征是HDL-C降低和TG升高[13]。目前在临床中,多使用降脂药物对血脂异常的代谢综合征肥胖进行干预,阿托伐他汀由于其较好的降脂效果也多被用于代谢综合征患者的治疗[14]。但是单一的药物治疗对于代谢综合征肥胖患者的代谢相关指标控制有限,仍需要对患者进行综合的健康管理,改变其生活方式,从而达到理想的干预效果。因此,本研究旨在探究微信平台健康管理模式联合小剂量阿托伐他汀对代谢综合征肥胖患者的干预效果及对其负面情绪和生活质量的影响,分析其管理效果是否优于传统健康管理模式,从而指导临床医师或健康管理师选择更高效的健康管理模式。
目前临床传统的健康管理形式单一,以患者被动接受为主,患者的主动参与、积极性不够,缺乏对患者规律、充分、完全地回访,无法及时了解患者的病情动态变化[15]。由于传统的慢病管理模式存在诸多弊端,基于网络技术的“互联网 +”健康管理模式日益得到人们的重视。目前我国已进入移动互联网时代,使用微信的人群数量庞大,利用微信平台进行健康管理,医护人员与患者进行一对一私聊或一对多群聊,可方便患者与医师的交流[16],提高医护人员与患者之间的互动交流,方便慢病管理人员进行健康宣教,监测患者病情并提出个性化建议,从而对做好慢性病管理有促进作用。本研究结果显示,通过微信平台健康管理模式干预的患者,其血脂、血糖相关指标的改善程度显著优于传统健康管理模式干预的患者,这提示通过微信平台健康管理模式干预能有效改善患者代谢指标情况。既往研究发现,网络平台结合微信的健康管理方式可以有效改善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和血脂水平,并减轻体重[17],虽然该研究纳入患者类型和本研究有所差异,但患者群体均存在血糖和血脂异常,且和本研究结果一致,能够对研究结果进行论证。分析其原因在于,本研究在健康管理中通过微信定期与患者进行沟通,有利于帮助患者建立更加健康的饮食结构和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同时能够监督患者对血脂、血糖及血压等指标进行定期监测,通过提高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达到预期健康管理目标。本研究结果还显示,试验组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各项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进一步分析原因在于,管理人员可以基于微信将病历上传至微信云,随时、全面、详细地了解患者的病情,与此同时患者也可以更加方便地查看疾病相关知识,更便捷地与管理人员沟通,因此试验组患者也将对于疾病有更全面地认识,自我管理能力也会相应提高[18]。既往研究发现,基于微信平台的自我管理可显著提高老年冠心病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该研究纳入患者群体和本研究群体均需药物和生活方式同步干预,因此该研究也可以对本研究结果进行佐证[19]。除了各代谢指标改善,对于代谢综合征肥胖患者来说,身体负担以及心理压力均可能导致患者出现负面情绪,SAS和SDS评分是目前较为常用的负面情绪评估方法,其能够较好地反映出患者的情绪状态 [19-21]。本研究结果提示,通过微信平台健康管理模式干预能够有效地改善患者负面情绪,分析其原因,可能是由于患者获得更加科学和可实现的健康管理指导,同时管理人员加强了与患者的定期沟通,给予患者鼓励和负面情绪的排解,帮助患者提高了自我管理能力后,患者的各代谢指标也得到了改善,最终缓解了其负面情绪。最后本研究结果还显示,干预后试验组患者的各项生活质量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可直接反应出通过微信平台健康管理模式干预给患者带来的健康获益,无论是生理、心理还是社会功能方面,患者均得到了显著改善,充分说明了基于通过微信平台健康管理模式干预的积极意义。
综上所述,小剂量阿托伐他汀联合基于通过微信平台健康管理模式干预有效改善代谢综合征肥胖患者的血脂、血糖、负面情绪、自我管理行为和生活质量,对于这种治疗周期极长的慢性疾病较为适合,可以为其康复提供更有效的保障。本研究也存在一定局限性:首先,本研究病例数有限且随访时间短,尚无法评估小剂量阿托伐他汀联合基于通过微信平台健康管理模式干预对患者长期预后的影响;其次,通过微信平台健康管理模式干预还缺乏统一的临床指南。因此,具体实施细节仍需要不断完善和改进,以便为患者提供尽可能最佳的健康管理。
1.章桂芬, 王桦. 内皮细胞功能障碍是肥胖发病机制的早期事件[J]. 医学新知, 2020, 30(5): 389-394. [Zhang GF, Wang H. Endothelial dysfunction is an early event in the pathophysiology of obesity[J]. Yixue Xinzhi Zazhi, 2020, 30(5): 389-394.] DOI: 10.12173/j.issn.1004-5511.2020.05.08.
2.王正冬, 吴伟, 周爱明. 利拉鲁肽联合阿卡波糖治疗肥胖2型糖尿病有效性和安全性的Meta分析[J]. 中国药师, 2024, 27(3): 491-500. [Wang ZD, Wu W, Zhou AM. The efficacy and safety of liraglutide combined with acarbose in the treatment of obese type 2 diabetes mellitus: a Meta-analysis[J]. China Pharmacist, 2024, 27(3): 491-500.] DOI: 10.12173/j.issn.1008-049X.202312159.
3.Saltiel AR, Olefsky JM. Inflammatory mechanisms linking obesity and metabolic disease[J]. J Clin Invest, 2017, 127(1): 1-4. DOI: 10.1172/JCI92035.
4.Park JS, Kim YJ, Choi JY, et al. Comparative study of low doses of rosuvastatin and atorvastatin on lipid and glycemic control in patients with metabolic syndrome and hypercholesterolemia[J]. Korean J Intern Med, 2010, 25(1): 27-35. DOI: 10.3904/kjim.2010.25.1.27.
5.李佩远, 杨俊超, 卢智慧, 等. HIIT对超重/肥胖人群减重及血脂代谢影响的Meta分析[J]. 中国循证医学杂志, 2024, 24(3): 272-279. [Li PY, Yang JC, Lu ZH, et al. Meta-analysis of the effects of HIIT on weight loss and blood lipid metabolism in overweight/obese people[J]. Chinese Journal of Evidence-Based Medicine, 2024, 24(3): 272-279.] DOI: 10.7507/1672-2531.202307110.
6.李红, 李桂蓉, 李希西, 等. 基于患者需求的“互联网+”慢病管理模式的实践构建及应用[J]. 华西医学, 2021, 36(11): 1585-1590. [Li H, Li GR, Li XX, et al. Practical construction and application of the "Internet +" chronic disease management model based on patient needs[J]. West China Medicine, 2021, 36(11): 1585-1590.] DOI: 10.7507/1002-0179.202010154.
7.董崇林, 贾荣娟, 侯建华. 基于微信平台健康管理方案对超重和肥胖糖尿病高危人群的干预效果分析 [J].中华健康管理学杂志, 2017, 11(6): 531-536. [Dong CL, Jia RJ, Hou JH. Analysis of the intervention effect of health management programs based on WeChat platform for overweight and obese people at high risk of diabetes[J]. Chinese Journal of Health Management, 2017, 11(6): 531-536.] DOI: 10.3760/cma.j.issn.1674-0815.2017.06.010.
8.覃雪梅, 刘洁, 吴金玲, 等. 基于微信平台的延续性护理对糖尿病足患者自我管理行为及自我效能的影响[J]. 国际护理学杂志, 2020, 39(5): 954-957. [Qin XM, Liu J, Wu JL, et al. Effect of continuous care based on WeChat platform on self-management behavior and self- efficacy of diabetic foot patients[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Nursing, 2020, 39(5): 954-957.] DOI: 10.3760/cma.j.issn.1673-4351.2020.05.061.
9.Choi SH, Ahn CW, Cha BS, et al. The prevalence of the metabolic syndrome in Korean adults: comparison of WHO and NCEP criteria[J]. Yonsei Med J, 2005, 46(2): 198-205. DOI: 10.3349/ymj.2005.46.2.198.
10.Yue T, Li Q, Wang R, et al. Comparison of hospital anxiety and depression scale (HADS) and zung self- rating anxiety/depression scale (SAS/SDS) in evaluating anxiety and depression in patients with psoriatic arthritis[J]. Dermatology, 2020, 236(2): 170-178. DOI: 10.1159/000498848.
11.Abbasi-Ghahramanloo A, Soltani-Kermanshahi M, Mansori K, et al. Comparison of SF-36 and WHO QOL-BREF in measuring quality of life in patients with type 2 diabetes[J]. Int J Gen Med, 2020, 13: 497-506. DOI: 10.2147/IJGM.S258953.
12.王雯星, 于文朗, 赵元慧, 等. 高强度间歇训练和中等强度持续训练对代谢综合征患者干预效果比较的meta分析[J]. 华西医学, 2023, 38(2): 261-269. [Wang WX, Yu WL, Zhao YH, et al. Meta-analysis comparing the intervention effects of high-intensity interval training and moderate-intensity continuous training on patients with metabolic syndrome[J]. West China Medicine, 2023, 38(2): 261-269.] DOI: 10.7507/1002-0179.202207041.
13.勾忠平, 李秀钧, 吴泰相. 调血脂药治疗代谢综合征的系统评价[J]. 中国循证医学杂志, 2009, 9(3): 355-364. [Gou ZP, Li XJ, Wu TX. Systematic review of lipid-adjusting drugs in the treatment of metabolic syndrome[J]. Chinese Journal of Evidence-Based Medicine, 2009, 9(3): 355-364.] DOI: 10.7507/1672-2531.20090067.
14.朱创键, 吴攀峰, 张金飞. 阿托伐他汀强化降脂治疗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血脂, 血清血管性假血友病因子与血栓调节蛋白水平的影响[J].中国药师, 2015, 18(1): 94-96. [Zhu CJ, Wu PF, Zhang JF. Effects of intensive lipid-lowering therapy with atorvastatin on blood lipids, serum von Willebrand factor and thrombomodulin levels in patients with unstable angina pectoris[J]. China Pharmacist, 2015, 18(1): 94-96.] DOI: 10.3969/j.issn.1008-049X.2015.01.031.
15.黄晗. 基于医院-社区医联体模式的慢性病一体化管理应用探索与实践[J].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22, 13(16): 74-78. [Huang H. Exploration and practice of the application of integrated chronic disease management based on the hospital-community medical consortium model[J]. China Health Standards Management, 2022, 13(16): 74-78.] DOI: 10.3969/j.issn.1674-9316.2022.16.016.
16.俞雨欣, 任如画, 黄冬林, 等. 微信平台健康类公众号高血压推文准确性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 中国循证医学杂志, 2023, 23(6): 627-631. [Yu YX, Ren RH, Huang DL, et al. Analysis of the accuracy of hypertension tweets from health public accounts on the WeChat platform and its influencing factors[J]. Chinese Journal of Evidence-Based Medicine, 2023, 23(6): 627-631.] DOI: 10.7507/1672-2531.202301005.
17.Xia SF, Maitiniyazi G, Chen Y, et al. Web-based tangplan and WeChat combination to support self-management for patients with type 2 diabetes: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J]. JMIR Mhealth Uhealth, 2022, 10(3): e30571. DOI: 10.2196/30571.
18.Li L, Chen H, Peng C, et al. Analysis on value of continuous nursing based on WeChat in improving healthy quality of life and self-management behavior of patients with diabetic nephropathy[J]. Evid Based Complement Alternat Med, 2022, 2022: 5131830. DOI: 10.1155/2022/5131830.
19.张艺旋, 冯天元, 高一飞. Ⅱ型糖尿病患者伴发抑郁危险预测模型的构建及验证[J]. 中国循证医学杂志, 2023, 23(8): 874-879. [Zhang YX, Feng TY, Gao YF. Construction and validation of a risk prediction model for depression in patients with type 2 diabetes[J]. Chinese Journal of Evidence-Based Medicine, 2023, 23(8): 874-879.] DOI: 10.7507/1672-2531.202304050.
20.Yang J, Tang S, Zhou W. Effect of mindfulness-based stress reduction therapy on work stress and mental health of psychiatric nurses[J]. Psychiatr Danub, 2018, 30(2): 189-196. DOI: 10.24869/psyd.2018.189.
21.Liang Y, Chen M, Zheng X, et al. Screening for Chinese medical staff mental health by SDS and SAS during the outbreak of COVID-19[J]. J Psychosom Res, 2020, 133: 110102. DOI: 10.1016/j.jpsychores.2020.110102.